显示巨额画款通过复杂的离岸空壳公司层层流转,最终流向与周慕辰有隐秘关联的账户。
更致命的是,报告还“贴心”地附上了几段关键录音片段——声音经过处理,
但内容清晰可辨——是周慕辰在私下场合,
洋洋的语气向“合作伙伴”吹嘘如何炮制赝品、如何利用“如烟画廊”的资源进行洗钱操作,
甚至指名道姓提到了柳如烟在其中的“协助”(尽管录音里柳如烟的声音被抹去)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“鉴真眼”的权威性毋庸置疑。报告发布后不到一小时,
各大媒体疯狂转载,社交媒体瞬间爆炸。
“周慕辰”、“辰光画廊”、“艺术赝品”、“洗钱”等词条屠版热搜。
怒的收藏家、被牵连的艺术基金、感觉自己被愚弄的评论家…无数电话打爆了“辰光画廊”,
更有情绪激动者直接堵到了画廊门口。
“辰光画廊”那扇曾经象征着艺术与品位的厚重玻璃门紧闭着,里面一片死寂。门外,
闪光灯连成一片,记者们架着长枪短炮,将门口围得水泄不通。人群喧嚣,
咒骂声、质问声此起彼伏。“周慕辰!滚出来解释!”“骗子!还我血汗钱!”“柳如烟呢?
她是不是同伙?”“如烟画廊也必须给个说法!”几个情绪激动的收藏家试图冲击大门,
被临时赶来的保安死死拦住,场面混乱不堪。曾经光鲜亮丽、代表着上流艺术圈的门面,
此刻成了人人喊打的耻辱柱。此时,画廊深处,原本属于周慕辰的、充满设计感的办公室里,
却是另一种死寂。昂贵的意大利定制沙发被掀翻在地,文件散落得到处都是,一片狼藉。
周慕辰像一头被逼到绝境的困兽,头发凌乱,双眼赤红布满血丝,
昂贵的西装皱巴巴地贴在身上,领带歪斜。他手里攥着手机,指关节捏得发白,
对着话筒嘶吼,声音因为绝望和恐惧而完全变了调:“…李董!李董您听我说!
那报告是污蔑!绝对是污蔑!有人在搞我!您不能撤资啊!您撤了我就全完了!
我们合作这么多年…”电话那头显然已经挂断,只剩下忙音。周慕辰像被抽掉了...